中国的 COVID-19 疫情:政府倡导“恢复常态”,但食品供应和宽松监管仍引发担忧

By Guan Yu Lim

- Last updated on GMT

中国的 COVID-19 疫情:政府倡导“恢复常态”,但食品供应和宽松监管仍引发担忧

Related tags China

中国政府持续推动国内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较小的“低风险”地区逐步“恢复常态”,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以及宽松的监管措施。

中国武汉是 COVID-19 全球大流行的首个震中。截至 4 月 8 日,全国已记录超过 81,000 个确诊病例以及 3,333 例死亡病例。中国自 1 月起开始实施严格的管控措施,现已有效遏制疫情,目前美国以及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疫情已赶超中国。

但在过去几周,食品供应和安全问题俨然成为中国国内的紧迫新问题,尤其是在越南和印度等多国停止食品出口的情况下。

此外,经社交媒体披露的宁夏自治区某高层委员会会议相关文件显示,政府已下令做出特殊安排,以“确保当地的粮食安全”。

党中央和各县市[必须利用各种途径]储存粮食、牛肉、羊肉、油、盐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推特等社交平台所流传的披露文件如是指出,

“民众也应积极行动起来,为家庭添置三至六个月的食物储备,以应对紧急情况。

“应强化粮食储存和供应需求的意识和紧迫感。”

在中国,食品短缺的谣言已流传数周,而该文件无疑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迅速引发新一轮的恐慌性购买。

政府否认了中国境内关于粮食短缺的所有传言,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为应对 COVID-19 而成立的国家机构)的新闻发布会上专门强调了这一点。

“中国的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 1.3 万亿斤(7800 亿公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 1.33 万亿斤(7980 亿公斤),创历史新高。”​中国农业和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白刚说道。

“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保障绝对安全。

“目前国家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 17% 至 18% 这一安全水平,特别是两大口粮,即小麦和稻谷。

“中国谷物年度进口数量不大。在 2019 年,进口额仅占国内总消费量的 2% 左右。另外,我们的进口主要是满足个人口味和公众消费,[但]在供应方面,我们库存充足、价格稳定,所以没有必要恐慌性抢购。”

政府迄今为止的绝大多数保证均有赖于生产,而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作物生产司司长潘文波补充道,粮食安全对政府来说“至关重要”​,当地粮食生产是 COVID-19 抗疫行动的“强有力支持”​。

中国之前的封锁措施严重影响了国内粮食生产。中国各项研究指出,60% 的村官对今年的种植季节持悲观态度,原因包括劳动力严重短缺,以及农民难以获得饲料和化肥,尤其是武汉所在的湖北省为中国的主要化肥生产基地。

尽管如此,中国仍在推动经济尽快恢复常态。

据主持发布会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兼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称:“目前,低风险地区正出台相关政策,倡导生活和日常恢复常态,但仍然严控人流聚集,且需要强化防范措施。”

放松限制

另外更令人担忧的是,武汉已重新开放野生动物交易市场。而人们普遍认为,COVID-19 病毒正是从这里由动物传染给人类。

据报道,尽管中国“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和野生动物过度消费,但在卫生情况堪忧并且难免与蝙蝠、蛇等野生动物亲密接触的情况下,相关交易仍在如常运作。

对野生动物市场的监管不力已引发国内外众多网民的愤怒之火,许多人认为这可能引发疫情死灰复燃,令此前所有强硬措施和牺牲都付诸东流。

“他们没有吸取教训,但全世界都在为此买单。”​这是社交媒体上的普遍看法。

诸多世界领袖,例如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代理执行秘书 Elizabeth Maruma Mrema,均纷纷呼吁禁止诸如此类的湿货市场

“我们应当明白,如果人类不保护自然,自然就会报复人类。”​她这样告诉《卫报》(The Guardian)​。

Related topics China

Follow us

Products

View more

Webinars

Food & Beverage Trailblazers

F&B Trailblazers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