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解决饮食缺口、新的蘑菇出口市场、食品行业全球化、功能性食品研发和关税紧张问题

China Focus: New 2025 nutraceutical regulations, Amway’s organic TCM farm, TikTok’s US challenges, and more
China Focus (Getty Images)

本期探讨了中国纤维短缺所带来的市场机遇、野生蘑菇兴起、食品行业国际化努力、学术界在推进功能性食品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对美国关税上调的反应。

纤维强化:抓住中国饮食缺口和新兴食品趋势的机遇

中国人的纤维摄入不足,为食品行业带来了创新机会,以利用富含纤维的功能性配料来满足营养和消费者需求。

全球配料公司 Tate & Lyle 称,各大品牌正在转向纤维,以期满足消费者对更健康、低热量且不影响口味或质地的产品的需求。

蘑菇狂热:中国雅乐鲜公司利用消费者对天然鲜味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来促进出口

中国蘑菇专业公司雅乐鲜瞄准消费者对天然鲜味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扩大其产品在欧洲和新西兰等新市场的销售。

雅乐鲜认为,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所有蘑菇均为野生品种,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天然性。

专家:开放的“品牌空间”和本土竞争推动中国食品行业国际化进程

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国逐步向世界开放贸易市场,但近年来,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食品和饮料行业的进展尤为迅速。

本土行业专家表示,推动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卡乐星和乐购等跨国品牌缩减业务或退出亚洲市场后,给亚洲各市场留下了“空白”。

专家称,学者在中国功能性食品行业“升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食品行业的学者在本土功能性食品领域“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甄别药食同源中草药和新型食品开发方面。

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Zhengqiang Jiang 表示:“食品行业是中国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就创新和增长而言,我们必须牢记,学术界是研发和新科学突破的核心,有了突破,才可能实现升级。”

“强力、精准”:中国对特朗普的关税反制措施如何影响食品贸易

中国对特朗普在解放日发起的加征关税采取反制措施,即征收 34% 的关税,可能会对食品和饮料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已对特朗普首次和第二次加征关税进行反击,对约 820 种美国进口产品(其中 700 多种为农产品)上调了关税。